返回列表 發帖

中國斗魚

中國斗魚[包括叉尾斗魚、黑叉尾斗魚(黑色天堂)、圓尾斗魚]是中國特有的斗魚品種,有多種叫法:
  台灣稱呼:彩兔、台灣斗魚、蓋斑斗魚、三斑蓋;
  外國稱呼:天堂魚(英名:Paradise fish);
  日本稱呼:台灣金魚
  拉丁名(學名):Macropodus opercularis(Linnaeus) 同屬圓尾斗魚Macropodus chinensis(Bioch)
  廣義的中國斗魚,是中國和越南出產的5種原生M屬斗魚的統稱,狹義上的中國斗魚不包括越南產的兩種黑叉。
  中國斗魚分為普叉(叉尾斗魚),黑叉(黑叉尾斗魚),圓尾(圓尾斗魚)三種,黑叉又包括三個不同的種:SPE,ERY,HK。黑叉中只有一種於我國香港、深圳等地有產。又名:兔子魚、天堂魚、菩薩魚,花手巾,呯朋,三斑等。產於我國的野外溪流、河溝、稻田等淡水濕地生境,黑叉在我國只產於香港,在廣東省內部分城市也出現過野生個體。普叉廣泛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台灣等我國南方地區,圓尾則分佈於江南及以北的地區。
  普叉成魚體長5—7CM,體形略側扁,頭略尖,眼黃色,瞳孔黑色,眼部有一道橫的細短黑紋,鰓蓋上有一藍色蓋斑,雄魚的蓋班較明顯。體色為淺褐色,雄魚體側有紅藍或紅綠相間的縱紋,隨魚的狀態縱紋顏色會改變,狀態不佳時會褪為淺紅色和淺綠色。雌魚體側縱紋不鮮艷且不明顯,通體呈淺褐色。背鰭與臀鰭基部長,兩鰭呈深藍色,有淺藍色或白色邊緣,尾鰭紅色,呈叉狀。雄魚成熟後背鰭、臀鰭、尾鰭末端修尖,多數個體鰭端會有細長拉絲,尾部叉狀明顯,呈鮮艷紅色並有藍色斑點,拉絲末段呈淺藍色,雌魚各鰭無明顯修尖,腹部微凸。
  圓尾外型與普叉類似,但體側條紋較集中在身體前部與頭部,呈交錯綠褐色與黃白色縱紋。尾部不呈叉狀,張開後近似橢圓或扇形,部分雄魚尾鰭上有淺藍色星點。
  黑叉體形比普叉略細瘦,體表呈淺褐色,灰色,黑色,綠色等,一些個體帶有綠,藍,紫等色調,蓋斑與不明顯,無縱紋,雌雄個體相似。尾部叉狀,有蜘蛛網狀條紋,雄魚尾部較長。
  中國斗魚因為具有迷鰓器官(又稱褶鰓),可以在低氧水中正常生存。飼養應使用弱酸性至中性的軟水,飼養溫度最好在25—28℃,但中國斗魚體質強健,能耐3度低溫,冬天不加溫也可以,容易飼養。繁殖也比較容易。繁殖水溫28℃,弱酸性清潔軟水,必須有漂浮性水草。
  中國斗魚雄魚具有斗性,但仍然可以群養,不過如果想要培養表現力良好的個體,則最好選優秀的年輕公魚進行單養。單養要注意給足夠的水量,水妖精過濾並定時換水以保持水質的清潔,浸泡過曬乾的枇杷葉(欖仁葉)的老水對斗魚飼養有一定幫助。最好有暗色底砂並適量種植莫絲和漂浮性水草,光照不宜過強。為了培養斗魚斗性,應該每天進行2-3次,每次5—10分鐘的照鏡子訓練,讓斗魚與鏡子中的自己炫耀搏鬥,改善體色與鰭的表現力。剛開始進行單養的兩至三天內不要餵食,隨後每日少量多次投喂血蟲、漢堡等飼料,量以5分鐘內吃完為準,多餘飼料及魚糞便要及時清除。
  公魚發情並建築泡巢,母魚成熟後可以進行繁殖。將公母魚各一條放入缸中交配,母魚產卵後要將母魚撈出,公魚會守護泡巢中的魚卵直到孵出。孵化魚卵時要特別注意保證水質與水溫。小魚可以平游後投喂豐年蝦,及時將剩餘飼料清除。長至2CM左右後可以投喂切碎的紅蟲。中國斗魚幼魚與亞成魚為雌性,成年後群體中生長較快的魚會變為雄性,也可以人為地挑出個體單養,這樣的個體成為雄性的幾率很高。
  中國斗魚的雄魚具有較強觀賞性,飼養狀態良好並處於興奮狀態的斗魚,體色艷麗,鰭形優美,德國著名的觀賞魚專家弗蘭克.捨費爾在《迷鰓魚大全》一書中對叉尾斗魚的評價是:「最早的熱帶觀賞魚,也是迄今為止最美麗的魚種之一。」
  普叉有兩個定向改良品種藍叉和白兔,藍叉是通體具有淺藍色表現性的變種,白兔是通體呈現白色的變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