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煩著呢」成口頭禪 青春期為何煩字當頭

「別煩我!」「煩著呢!」這是多數青少年的口頭禪。煩,已經成為青春期青少年一種主要的情緒。

  近日,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張向葵教授就「解除青春煩惱,走向快樂健康」問題作了專題講座。這次講座是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和中國心理學會聯合舉辦的「全國心理專家講壇」系列活動的第七場。





  有些心理學家將青少年時期稱為危險期、風暴壓力期或狂飆期,張向葵則用「矛盾、衝突、動盪」六個字概括了這一時期的最基本特點,她將青少年的矛盾心理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他們要獨立,但不能放棄依賴。一方面,隨著獨立意識的增長,他們向成人發表了「獨立宣言」,另一方面,他們又反感兒童時代與成人形成的依附關係。為了剪斷這種關係,他們採取了對抗或反抗的方式,目的不僅是抗拒權威,更重要的是展示自己的存在。

  他們要封閉,但又需要開放陪伴。青少年不再像兒時那樣外露與直爽,尤其不願意與父母、老師交談,表現出較強的封閉性。但同時他們又在不斷地尋找能推心置腹的知己,渴望向他們敞開心扉,得到同齡人的同情、理解與支持。

  他們要勇敢,但時常又有怯懦相隨。在某些情況下,青少年為了證明自己的成熟,表現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行為。但當他們面臨缺乏經驗的情景或認為自尊感將面臨考驗時,又會出現退縮和怯懦的表現,比如,說話時羞羞答答、臉紅和不好意思等。

  他們要高傲,卻與自卑形影不離。青少年由於受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與自我評價能力的限制,常憑一時的感覺來衡量自己。一次成績好就自信滿滿,成績不好則悲觀失望。高傲和自卑情緒像一對孿生姐妹在他們身上形影不離,造成情緒起伏不定。

  他們眷戀童年,但又否定童年。面對接踵而來的許多挑戰與問題,他們彷徨、思索,他們留戀童年的無憂無慮。但與懷念童年結伴而行的便是否定童年,隨著成人意識的增強,他們力爭從各個方面對過去一切不成熟的痕跡進行否定。

  在這些矛盾的心態下,青少年的煩惱也多種多樣。十多年來,張向葵經常去中小學,瞭解到有的同學煩惱自己長得快,總買衣服、鞋子,有的同學煩惱臉上的「小痘痘」,有的同學煩惱自己的眼睛總盯漂亮女生,還有的煩惱父母偷聽電話、偷看日記等。

  那麼,如何解除這些煩惱呢?

  張向葵說,作為青少年,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與接納自己的變化。「不要怕長大,也不要拒絕成長,而要適應成長。」成長是人發展的規律與必然結果,要主動學習有關心理發展的知識,通過各種途徑主動瞭解身心變化的知識,如為什麼變,怎麼變,變化的結果是什麼等。

  其次,體驗與享受自己的成長。「不要將成長帶來的煩惱當煩惱,它是人生給青少年的特殊禮物,你不珍惜,它就會丟失。如果將珍貴的禮物丟失了,一是說明你們不識貨,二是說明你們缺乏能力。」張向葵建議青少年努力體驗這份獨特的感受,並想辦法去享受它。比如,喜歡孤獨,那就讓自己孤獨一段時間,孤獨夠了再投入到新的活動中,但不要將這些消極的情感長期延伸下去。

  最後,為自己擁有「三張人生通行證」做好準備。

  三張「通行證」是20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提出的觀點:一張是學術的、一張是職業的、一張則證明一個人的事業心和創造力。在這三張「通行證」中,前兩張是基礎,而第三張通行證的獲得絕非一日之功,也不能用知識量與文憑來衡量,它實際上是一種人格特質。這意味著,一個人在社會中能否生存與發展,不取決於他獲得了什麼樣的文憑和從事什麼樣的職業,而取決於他的人格特質,進一步說取決於他的心理健康程度。因此,作為青少年,解除現階段的煩惱,擁有健康的心靈非常重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