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看創新教育怎樣開花結果-1

名校博士、博士後走進課堂,活躍於校園中;人文、科技名師工作室,名師運籌成為創新教育的策源地;《考古與中原文化》校本課程開到了省博物院;足球、太極、跆拳道,想學什麼學什麼,建業足球隊前隊長成為學校體育教師……

  走進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21號的河南省示範性高中——鄭州市第九中學,優美的校園、大氣的建築、新穎的理念、活躍的課堂、充滿朝氣的學生,處處都給筆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這所創建於1953年的老校,正煥發出青春的活力,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用創新教育實踐著“讓教育的價值目標超越校舍延伸到更加廣闊的領域”的價值追求。

  博士進課堂——提升創新教育課程領導力

  “無論是作為教育家的杜威,還是知行合一的陶行知,他們無一不是在辦學的基礎上成就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所以教育研究者要來到教育故事發生的現場,與我們的教育實踐結合起來。希望更多的教育專家能夠加入我們的學校生活。”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與認識,鄭州九中校長田寶宏早在西南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就已經找准了學校的定位,並試圖通過實踐來實現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博士引進的方式,組建博士研究團隊,讓博士走進中學課堂——站在理論高地全方位觀察課堂,提升創新教育課程領導力,從而開啟並實施了科研興校戰略。

  從2010年10月起,河南省首家“校長工作室”、“博士工作室”、“人文創新名師工作室”和“科技創新名師工作室”先後在鄭州九中掛牌。經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准,學校又建立了“河南省博士後研發基地”。

  魏宏聚,河南大學教育學系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後,他還有另一個特殊稱謂:鄭州九中科研副校長。像他一樣,九中的校園內還活躍著一批博士、博士後。科研興校3年來,他們每週都要深入課堂聽評課,不僅站在理論高地全方位觀察課堂,更在教育教學實踐上給老師們以指導。

  河南的新課改起步較晚,如何能在課改中闖出新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校不斷組織教師南下北上,走進課改名校。“但無論怎樣,名校模式不可複製只可借鑒;科研興校必須貼近實際,突出特色;課題研究必須關注課堂,才能充滿活力。”趙自乾老師說。學校人文創新工作室負責人黃穎慧老師認為:在新課改背景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必須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

  副校長孫國岩說:“‘博士進課堂’,使得科研興校不同以往!學校教代會在通過了學校教科研3年規劃的同時,又適時出臺了《鄭州九中校本課題管理辦法》。以課題管理的形式促進深化教研活動是學校科研興校的重大舉措。”

  最終,經過教師申報、博士團隊篩選整合和培訓指導,聘請知名高校專家、省市教研室教研員和兄弟學校名師組成評委,2010年4月上旬,在全校範圍內全面舉行開題報告會,最終確定了40餘項校本課題。

  這種嘗試,引起了鄭州、河南乃至全國教育界同行的關注。

  2010年10月24日,“全國高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在鄭州九中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教學專家近800人參加會議。會場外兩條醒目的橫幅“有改革行動,方能走出新路;富創新精神,才會突顯個性”很好地闡釋了本次大會的主旨。

  田寶宏校長在會上作了題為《校本研究的實踐與探索》的經驗介紹。時任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對九中的創新教育實踐給予了肯定:“堅定不移地實施科研興校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切實把創新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我在你們學校看到了希望。”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永福也就“如何使教學更有效、課堂更高效”、“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等問題與創新教育人員作了深入交流。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曾天山說道:“在中學搞科研,你們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路子。從人才發展戰略上來講,你們以科技為核心,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以用為主,在實戰中鍛煉’。博士進課堂毫無疑問,讓你們在擴大教育開放,引進優質資源,培養有國際化背景、國際意識、國際理解、國際責任的人才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子。”

  鄭州九中郭河秀老師向參會專家、學者以及全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的校長和教師們做了分課型教學模式研討課——《裝在套子裏的人》,讓參會人員耳目一新。課後,郭河秀老師被與會專家老師團團圍住。郭老師無不感慨地說:“是學校的科研興校,是學校的課程改革實踐,讓我改變了20年來的慣性授課思維方式。”

  一時間九中聲名鵲起。

  2011年10月27日,豫南名校——西平縣楊莊高中校長帶領該校教研組長和骨幹教師一行40多人專程來校參觀交流;2011年12月2日,武漢市16中領導教師一行17人,走進創新課堂觀課;2011年12月19日,新加坡立化中學訪問團在許永正校長的帶領下訪問九中,共同商討國際課程的合作問題;2012年6月27日,在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曾昭傳的陪同下,新疆哈密市教育局局長陳志學一行5人訪問九中,近距離地感知學校的特色創新教育……

  “你們校長是教育學博士,還聽孩子說學校不僅有博士工作室並且還建立了河南省博士後研發基地,這是一條新路子,你們教育科研標準和起點都很高!”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資環所書記寶德俊說道。

  博士進課堂——站在理論高地全方位觀察創新教育課堂,作為課堂創新之舉,已經在鄭州市乃至河南省掀起了一場改革創新的浪潮!結集編訂6期的學校核心刊物《中源》和兩部科研興校新聞集錦《中道》,生動地記錄了學校科研興校以來一年又一年的歷程。

  “3年來我們不僅實踐著而且找到了研究主題:‘課型教學’研究,即分課型構建道德課堂教學模式。在反復論證了它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後,我們就沿著這個研究主題進行探索。‘分課型構建道德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是一個結合我校實際選擇的一個研究課題,它是研究團隊‘自下而上’研究的結果。”田寶宏校長滿懷信心地說。

  名師工作室——打造創新教育的策源地

  2011年,在鄭州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學校先後成立了科技、人文創新名師工作室。分別由賀效祖和黃穎慧兩位省級名師領銜。

  學校下大力氣精心組織創新實驗班人才的選拔,組建了精幹的創新教育教師團隊,不斷開發創新課程,確定了高端的校外合作實踐基地,為培養國內和國際一流大學後備人才做好了充分準備,從而在全鄭州市乃至全河南省率先開啟了創新教育的破冰之旅。學校的創新教育模式,在當前的基礎教育和課程改革實踐中具有前瞻性。

  “你知道魯迅的筆名是怎麼來的嗎”、“請用4個英語單詞twins、identilal、doctor、fun編一個故事”,這是王帆同學抽取的創新實驗人才選拔考試的面試試題。

  學校創新實驗班的創新能力專項測試,打破了傳統的學科測試方法。面試主考官是由校長田寶宏博士帶領的專家評委組成的。包括6位博士、4位校級領導和兩位國家級骨幹教師。被面試學生3人一組,抽取一道創新測試題,先後圍繞所抽取主題各抒己見,評委對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辨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進行觀察測試,分別打分,作出評判。

  “這種獨特的選拔方式,的確為學校創新實驗班招到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好苗子,我們會加倍努力,培養更多人文科技創新型人才。”創新班班主任田宏強老師感慨地說。

  又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2013屆創新實驗班學子,在鄭州大學歷史文化考古系碩士劉朝老師的帶領下,55人結伴而行走進了河南省博物院。

  “這是要參觀河南博物院的吧!”路人已司空見慣。“這是我們的校本課程《考古與中原文化》!”學習委員許玉潔向追問的一位大爺笑著自豪地說,“我們要到河南省博物院上創新課!”

  是的,這不是參觀,而是人文創新工作室在全校所開設的課程。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博物館內“文明曙光”、“定鼎中原”、“制禮作樂”、“逐鹿與爭鳴”、“有容乃大”、“盛世榮華”、“東京夢華”等文物展廳,成了學校生動的課堂。

  “創新課程觸發了心靈,讓我們的視野拓寬了,更激發了我們學習的熱情和好奇心,培養了我們的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酷愛文史學科的2013屆15班班長宋戈說。

  田寶宏校長告訴筆者:“學校創新教育分別以‘人文創新’和‘科技創新’為重點,因材施教,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結合。這已然已成為學校創新教育的一大特色,這不僅滿足了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而且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教務主任陳曉介紹,學校創新實驗班課程的整體設置體現三個層次的相互融合,即:基礎課程(包含國家基礎必修課和國家選修學科類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選修課、科技創新和人文創新綜合實踐課程。除開展常規研究性學習之外,學校依託名師工作室開展創新教育,創建“鄭州九中生化定量實驗室”,引進紅外光譜儀、氣相色譜分析儀等儀器。結合地域特點和學生興趣,先後開展了多項生物、化學科學實驗,如堿灰中總鹼度的測定,自來水中可溶性氯化物含量的測定,阿司匹林的製備,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大棗中維生素C、鐵元素含量的測定。學生在研究中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培養了科學素養,提升了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的過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極被動地被塑造的過程,而是充分發揮其主體性、主動性,使教學過程成為受教育者不斷認識、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過程,也就是提升受教育者獨立學習、大膽探索、勇於創新的過程。

返回列表